诗歌的语言隐喻与意象承袭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炎[1] 

机构地区:[1]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出  处:《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摘  要:隐喻性语言不仅为想象提供了广阔天地,而且为事物创造着新的意义,对事物之间进行新的建构,形成一个双重的意义系统。但是,隐喻性语言的陈旧会取消对人类感官的刺激,自然也就取消了语言本身的张力场。古典诗歌中的构思陈陈相因的传统现象是对艺术创造的一种扼杀。

关 键 词:能指 所指 隐喻 语言张力 意象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