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47-52,共6页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才力”说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有关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中智能因素的一个命题。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对人的智力、能力等心理结构的差异进行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和论述。认为人的智力与才能具有差异,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智能又是可以提高的。汉代王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的能力和智力都是在“才”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才智和才能的的具体表现则为“力”。班固则把“才”直接引进审美心理学领域,在《离骚序》中指出屈原“可谓妙才”。他这里的“才”显然指文艺创作主体的特殊能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