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代《春秋》学略论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文廷海[1] 谭锐[2] 

机构地区:[1]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34-38,共5页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结题成果之一

摘  要:四川《春秋》学有二千多年的研究史,体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时代性。两汉重《公羊》学,蜀汉重《左传》学,宋元《春秋》学具理学特色,清末民初《春秋》学呈现考据学性质。其发展大体上与全国学术潮流保持同步,但东汉和清中期相对落后。第二,不平衡性。汉魏、宋元、清末民国初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南北朝、隋唐、明代则又处于衰弱局面。四川地区绵延不断的《春秋》学脉,构建了区域性《春秋》学史。

关 键 词:四川 《春秋》学 时代性 不平衡性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