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爱明[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求索》2009年第8期172-174,共3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7XZW007)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以才学为诗"的特点,从而在文学阐释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以才学为注"的知识性阐释现象。本文追溯"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源流,并重点分析了这种阐释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典故诠释"的三大局限:一是在典故密码的译解过程中,同样患有知识考证型阐释的"释事忘义"弊端;二是出于"无一字无来历"的意识,人为拔高拓宽作品的内涵,把根本不是典故的常用词当作典故,或者仅凭字面相似就疑为典故,从而导致作品解读的人为复杂化;三是对典故密码的错误破译,导致文本内嵌意义的错误阐释,甚至意义完全相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