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文佩[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
出 处:《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第1期13-25,共13页Science & Culture Review
基 金:北京大学医学部新教师科研启动基金(BMU20090507-123)支持
摘 要:本文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末赫森在苏联的政治处境,对比其1931年论文在选题和行文方面的诸多特点,并结合其回国后政治处境的一度转变,意在说明赫森论点应更多地理解为其对时局的一种顺应。为了回应国内对其"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然科学的意义"和"理论脱离实践"的政治责难,赫森通篇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宣称利用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寻找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一做法在西方科学史界产生了极大震动,被奉为科学史外在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这应该是赫森行文之初不曾料想到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