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北京昌平102249 [2]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2-43,57,共3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资助项目成果
摘 要:礼书中记录的诗名与今本《诗经》不少对不上号,《肆夏》等组诗《诗经》也未收录。礼经中《大射》、《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涉及正歌和无算乐,四礼都是合乐性质,由享礼、燕礼、陔礼构成。具体地说,飨礼从升歌奏乐开始,然后是燕礼,最后奏《陔》为终礼,表示警示与送别。燕礼又分为规定爵与无算爵,至卒爵以后才是无算乐。《仪礼》产生于战国时期,正歌和无算乐的仪注叙述的文献根据来源为大雅的《既醉》和《行苇》。由这些记录我们知道,诗礼乐在两周期间经过多次补充调整,最后形成现在的《诗经》。正歌和无算乐之说是后人解读之语,二者本随时调整正变,类似于正乐和散乐转换,具有动态特征,而这正是《诗经》编定前的形成与转型的不二法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