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发展特点(1912—193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忠[1]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济南250014

出  处:《教育史研究辑刊》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国时期劳工教育问题研究”(批准号:EKA070249).

摘  要:劳工教育缘起于劳工的教育需求和企业主对利润的追求。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经历了由自发到强制实施、由零星设立到普遍推行再到特色的形成的过程,劳工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结果,劳工教育中更多考虑政党的意图和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劳工本身的利益诉求,致使以提高劳工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平等为目的的劳工教育,却以压制劳工为结果,致使劳工教育走向反面。

关 键 词:民国 劳工 劳工教育 制度分析 

分 类 号:G40-054[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