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詹艾斌[1]
出 处:《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157-160,共4页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06WX25)
摘 要:对文学本质问题的考察是提出新的文论思想的关键。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杨春时作了有别于主体性哲学视角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差异性理解,强调文学的超越性。但与主体性文论一样,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也只是揭示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文学是多本质性的,对文学性质所作的任何单一视角下的理论阐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学界还需要在文学的多本质性问题上作更多的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