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论

作品数:189被引量:38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春时何晓嘉王晓东张宇王雅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媒介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因由与路径
《理论导刊》2024年第11期94-103,共10页王冰灿 吴雅娜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兼职班主任育人平台下附院临床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2019SJB075)。
数字媒介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为人们的情感沟通架构了桥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在风险传播当中,数字媒介所导致的负向情感后果包括消极情感的加速传播、情感反应的升维扩散、情感交互的负向引导三个方面,其背后的信息传播逻辑...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 风险传播 主体间性理论 情感计算 情感治理 
浅谈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转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艺术家》2024年第11期86-88,共3页王永昶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学中的许多观点与概念都被打上了哲学的烙印,有的观点与概念甚至完全来自哲学。我国20世纪以来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之上的,但在实践中,这种音乐教育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 主体间性理论 音乐教育 主体性哲学 对话与交流 多元互补 对话交流 多元主体 
情感创伤的解释与治疗:现象学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分析领域中的运用
《世界哲学》2024年第5期144-153,共10页徐陶 章奕涵 
现代西方哲学掀起了主体间性转向的思潮,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广义现象学运动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以斯特罗洛和阿特伍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家在借鉴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推进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实现了主体间性...
关键词:主体间性 精神分析 情感创伤 共在 共同栖居 
新时代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路径——基于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
《济宁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4-93,共10页陈丽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公信力”提升的要求。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这需要参与到包容且复杂的“公共领域”中,通过“交往理性”阐明自身的理性意志,获取公众的信任和称誉。这一任务面临着内部可控的影响因素,如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公信力提升 主体间性理论 公共领域理论 
主体间性理论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
《四川文物》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赵娜 
博物馆展览是将策展人、展品与观众三者置于同一空间的设计语言,展览中涉及的两类人(观众与策展人)与一类物(展品)是展览成功的关键要素。关于“物人关系”的探讨是博物馆研究的永恒命题。西方哲学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探索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 主体间性理论 观众 策展人 展品 对话 
铸牢中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于主体间性理论
《区域治理》2024年第17期14-16,共3页朱越冬 
铸牢中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既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方法。针对中小学阶段国家观、民族观等思想意识观念形成期这一特点,应结合主体间性理论围绕“四个大力”“三个讲清楚”...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主体间性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高校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焦虑分析及调适研究
《新丝路》2024年第17期0256-0258,共3页张红萍 黄慧 
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疫情背景下基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干预模式”(项目编号:22C33)。
困难群体毕业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就业竞争力较差,就业心理焦虑强。文章对于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进行原因分析,并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针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焦虑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调适措施,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学...
关键词:困难群体毕业生 就业焦虑 主体间性理论 高校 
文本、体验与多元方法——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批评理论再思考
《当代音乐》2024年第5期178-182,共5页朱滏荣 
将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运用于音乐批评实践,是对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视角下音乐批评理论的再思考。通过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批评理论的内涵、音乐文本、音乐体验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重新审视音乐批...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音乐批评 视界融合 再思考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音乐意义获取被引量:5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8,共8页蒋方舟 杜伟 
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视域下,音乐的意义获取变得更为复杂而深刻。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发展,将其应用于音乐领域,揭示了音乐对个体情感共鸣和社会互动能力的深远影响。音乐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旋律与和声,而是通过个体间的交流、分...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音乐教育 音乐意义 音乐情感 
借力主体间性理论 实施共创课堂教学——以“勾股定理专题复习之折叠问题”为例
《数学教学通讯》2024年第5期24-26,74,共4页石毕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主体间性理论下初中数学‘共创’教学范式构建研究”(XCc/2021/02)。
共创课堂教学是在深刻理解主体间性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学范式的探索,它提倡教学各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对话,实现知识、智慧、意义等主体间一切精神上的共享,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自觉,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学力发展.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共创课堂 专题复习课 勾股定理 折叠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