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

作品数:741被引量:145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良书赵汀阳吴艾王士花罗安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在到共通:转文化传播中Z世代的在地化文化融通机理——基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参与式观察
《新闻爱好者》2025年第3期43-48,共6页马梅 李娅 阳书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化美好安徽发展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22D041)的阶段性成果。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自创办以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典范。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深入分析Z世代在地化交流过程,探究其文化融通机理。研究发现,在地化交流的过程中,身体在场形成了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感知的情境基础...
关键词:转文化传播 Z世代 在地化 文化融通机理 
“规定即否定”与“共在中此在”——概念构建的主体性与共享性
《学海》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徐勇 任珽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县乡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号:23&ZD139)的阶段性成果。
在康德看来,“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但还存在“一种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一切感官印象的知识”。(1)这种知识具有抽象性,概念则是这种知识的精华,是知识大厦的基石。知识的力量在于概念的力量,知识生产的重要成果是概念...
关键词:知识生产力 概念构建 知识的力量 感官印象 主体性 数量和质量 思维活动 知识生产者 
主体性审视:AI与哲学发展的共在视界
《东南学术》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丁耀鹏 
主体性是人工智能(AI)和哲学发展都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主体性追问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重要思想线索,同时是AI技术企图“复活”人类意识的关键要素,标明理想AI形态的标准。AI的蓬勃发展催生哲学由“无用之学”向完满之学转变的可能,但基...
关键词:人工智能 主体性 自我意识 知识生产 
共同体视域下班级共生型生生关系建构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48-53,64,共7页严海 严涵 岳晓红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物质丰裕时代德育引导美好教育生活建构的机制研究”(DEA230372)。
社会关系是认识人之为人的重要维度,也是体现人为何人的核心标识。班级共生型生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关系,是生生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生长的交往状态,其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在...
关键词:生生关系 班级共同体 共同愿景 共同公约 共在生活 
在“真实剧场”中与死亡共在 评米洛·劳《每一个女人》
《上海戏剧》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孙静怡 
2024年11月,米洛·劳导演的《每一个女人》在上海YOUNG剧场“秋是国际戏剧季”迎来了中国首演。生死,是经历过疫情后全世界创作者都渴望表达的共同主题。该剧首演于2020年的萨尔维茨艺术节,以米洛·劳擅长的影像纪实风格加上影后乌斯娜...
关键词:文化趋同 纪实风格 四年 剧场 共同主题 艺术理念 普通人 
医学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医学新质高技术
《医学与哲学》2025年第4期1-9,共9页杜治政 
当今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以人工制造、再生、合成、增强人体组织和器官,甚或再造生命体为主要特征的医学新质高技术的阶段;经验的医学、实验和循证的医学和新质技术的医学三者并存,可能是当今和以后医学发展的总体框架;与...
关键词:医学新质高技术 合成生物学 人造生命 去自然化 人与自然共在 
技术与革命:中共在闽赣地区的印刷工作(1928—1934)
《史学月刊》2025年第1期54-69,共16页夏清 魏韶良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1DTR029)。
以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也依赖一定的技术基础以维系其组织的严密性与动员的广泛性。对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而言,印刷工作在凝聚党员、维系组织、保持行动一致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后的...
关键词:中央苏区 技术史 印刷 媒介学 
未完成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转向:“共在”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新路径
《新闻爱好者》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周怡靓 
上海大学“智能传播与老龄社会治理”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超大城市老龄群体数字融入困境与社区空间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4EXW002)的研究成果。
在传统的传播结构中,技术、机器均被视为用来完成传播行为的工具或中介。基于人工智能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的事实,传统的“工具论”范式已不能形成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观照,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出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转向,将人工智能视为...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传播主体 传播即共在 他者 他异关系 
基于共在理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逻辑与实现
《福建教育》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杨明波 娄龙雁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真实情境的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JC-01)的成果。
基于共在理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明晰从“我”到“我们”的育人落点与从“功利主义”到“和谐共生”的价值导向,是实现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悦纳自我”“合理他者”“物我共在”“回归自然”等路径,感...
关键词:共在理念 悦纳自我 合理他者 物我共在 回归自然 
从离散到共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的高质量师幼互动被引量: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31-39,共9页杨乐笛 严仲连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23JGZ178)。
师幼互动质量是反映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双方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兰德尔·柯林斯突破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割裂状态,发展了由两个立足点、四大核心要素和四种主要结果构成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关键词:师幼互动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