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性·道德恐慌·大众歇斯底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文化病理诊断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郎晓娟[1] 

机构地区:[1]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出  处:《外语研究》2010年第3期97-101,共5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摘  要: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之《麦田里的守望者》以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逃学三日的人生历程,展示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文化价值体系的扭曲与危机,也"临床性地深度描述了"美国文化在主体行为、主体心理、情感结构等表层与深层的病理特征。本文以霍尔顿的流浪轨迹为线索,诊断该小说所表征的、使霍尔顿感到厌倦、郁闷、恶心、绝望的文化图式。笔者认为,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保守型转型、封闭性求同、死亡性欲望使美国19世纪以来能动性的文化能量几乎耗尽,使符合自然伦理的美国文化完全堕落成一种意识形态控制,使整个社会进入一种"极度病态性"的文化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以过去或恐惧未来为参照系的话语意义系统,即文化的后喻性,以现实判定缺失所导致的全社会道德恐慌,最后变成一场群体性的、大众歇斯底里般的文化灾难。小说的这些表征说明当时美国文化或其情感结构呈现一种严重的文化病理。

关 键 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化病理 后喻性 道德恐慌 大众歇斯底里 

分 类 号:I106.4[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