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鞠玉梅[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 处:《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4期45-52,共8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伯克修辞学思想研究--兼论汉英修辞学思想的差异"(编号:09BYY068)资助
摘 要:本文对肯尼斯·伯克的隐喻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其有关著述的仔细研读,分析了伯克的隐喻观,包括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功能、隐喻的范围以及隐喻的本质,简要评价了其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并探讨了其隐喻观形成的渊源以及它如何与伯克的整个修辞学思想相契合。本文认为,伯克的隐喻研究可作为后来隐喻认知观的先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