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审美普遍性——论杜夫海纳的审美公众理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智彪[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0-15,共6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诗何以群--文艺活动中的审美社会学研究"(06HJ-01)

摘  要:杜夫海纳的审美公众理论是现象学美学与康德的先验论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审美公众是由审美对象开创的,并具有闭合中开放性的特质,审美公众的出现使面向人与世界的审美社会性的实现成为可能。审美公众理论打破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界限,从而彻底超越了传统艺术理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面对审美对象的人超越自己的特殊性,走向人类的普遍性。审美对象在更高的层次把人们集拢在审美的大家庭里。在这一层次,尽管个人仍是个人,却与社会他人有休戚与共之感。

关 键 词:杜夫海纳 审美公众 审美普遍性 审美社会性 

分 类 号:B83-069[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