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彪

作品数:21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审美活动审美审美文化审美需要宗教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学术界》《晋阳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走向审美普遍性——论杜夫海纳的审美公众理论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0-15,共6页潘智彪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诗何以群--文艺活动中的审美社会学研究"(06HJ-01)
杜夫海纳的审美公众理论是现象学美学与康德的先验论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审美公众是由审美对象开创的,并具有闭合中开放性的特质,审美公众的出现使面向人与世界的审美社会性的实现成为可能。审美公众理论打破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
关键词:杜夫海纳 审美公众 审美普遍性 审美社会性 
论社会思潮与审美文化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64-67,73,共5页潘智彪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诗何以群--文艺活动中的审美社会学研究>(项目号:06HJ-01)阶段性成果
社会思潮是审美文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是为社会审美思潮。社会思潮分为两种,一种建基于社会感性(社会心理)之上,另一种建基于社会理性(思想体系)之上。相比于后者,前者在空间上传播广远,在时间上却持续短暂。审美文化也分为两种,狭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 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思潮 
论丑文化在当代的新变被引量: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7-73,共7页潘智彪 李丹媛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诗何以群--文艺活动的审美社会学研究>(批准号:06HJ-01)
当代社会,大众文化成为最为典型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在市民土壤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文化模式,娱乐性在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样一种语境之下,当代丑文化逐渐告别传统的精英姿态,它在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中逐渐发生了新变。传统丑文化所具...
关键词:丑文化 当代社会 新变 
当代文化产业的复制特征被引量:3
《学术界》2010年第3期122-128,共7页潘智彪 李丹媛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诗何以群--文艺活动中的审美社会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6HJ-01)
当代文化产业,复制为其典型特征。学界以艺术必须坚持创造为立足点,认为复制的机械性颠覆了一切创造的可能,由此对复制文化展开批判。事实上,复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具有一种"再生式"的创造性,没有复制就无所谓创新,复制正是创新...
关键词:当代文化产业 复制 继承 创新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被引量:9
《现代哲学》2006年第5期121-126,共6页潘智彪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
关键词:审美文化 社会文化 审美时尚 社会时尚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117-120,共4页潘智彪 
只有把审美文化现象放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放到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够说明它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本文分别阐述了审美与经济、审美与宗教、审美与道德、审美与科学技术等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澄清了审美文化发...
关键词:审美文化 社会互动 道德 宗教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被引量: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44-49,共6页潘智彪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
关键词:读者 作品 召唤结构 文学接受 视野融合 
论“卡塔西斯”的三种解说被引量: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96-101,共6页潘智彪 黄凯颖 
“卡塔西斯”作用是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此有三种较具代表性的汉语翻译———“宣泄”、“净化”、“陶冶”。朱光潜的“情绪缓和说“、布乞尔(Butcher)的“净化利己因素说”和罗念生的“双向度阐释说”等具有...
关键词:亚里斯多德 卡塔西斯 陶冶 宣泄 净化 
寻找“有意义的另一个人”——论审美活动中的从众心理机制被引量: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34-38,共5页潘智彪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审美活动中的社会影响不仅体现在欣赏者审美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审美进程中。社会促进是影响个体审美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相比于社会促进,从众行为对审美主体的影响要更广泛而...
关键词:审美活动 审美心理 社会促进 从众现象 
读图时代与文学之维被引量:3
《晋阳学刊》2005年第6期92-96,共5页潘智彪 袁敦卫 
现代媒介不一定能直接消灭文学,但必定改变文学的存在方式。在一个日益视觉化且无法逆转的“读图时代”,文学如何可能?在何种方式上可能?图像与语言的关系对于文学的“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试图从正面证明:文学的存在虽然受媒介...
关键词:图像 语言 符号 虚拟 超真实 整体性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