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敦卫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宗教性齐美尔爱欲货币超真实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船山学刊》《晋阳学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齐美尔看当代审美文化的内在冲突
《船山学刊》2009年第2期221-224,共4页袁敦卫 
在宗教救赎和审美解放之间,德国文化哲学家齐美尔看重的是宗教审美化(或审美宗教化)的"第三条道路",一条既注重个体灵魂成长也不否定审美感性享受的综合道路,它既不与当代乐观的审美主义者所认定的道路同向,也不屑于向传统的宗教想象回归。
关键词:审美文化 主观文化 客观文化 审美化 宗教性 
直面“意义”的空场——读冉正万的《洗骨记》
《小说评论》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袁敦卫 
冉正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青年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纸房》、中短篇小说《奔命》、《飞鼠》和《露草珠花》。均在文坛产生了影响。他以刻画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经验见长,兼具空灵的文学想象力,他的作品往往流溢着一种贵州山地...
关键词:“意义” 空场 中短篇小说 文学想象力 青年作家 长篇小说 生活经验 地方特色 
人与自然的原始对话——还原《老人与海》的人类学意义被引量:2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袁敦卫 
从特定的解读意向出发,我们试图对《老人与海》做一次人类学意义上的还原解读,即在整体上把老人圣地亚哥出海捕获到一条大马林鱼的过程视为一次原始人的捕猎行动,定向揭示老人的生存环境以及捕鱼前、捕鱼时和捕鱼后的言行方式所体现出...
关键词:《老人与海》 人类学 原始 还原 自然 对话 
“趣味共同体”与审美泛化再考察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22-26,共5页袁敦卫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
关键词:趣味共同体 审美泛化 生活实践 社会交往方式 
读图时代与文学之维被引量:3
《晋阳学刊》2005年第6期92-96,共5页潘智彪 袁敦卫 
现代媒介不一定能直接消灭文学,但必定改变文学的存在方式。在一个日益视觉化且无法逆转的“读图时代”,文学如何可能?在何种方式上可能?图像与语言的关系对于文学的“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试图从正面证明:文学的存在虽然受媒介...
关键词:图像 语言 符号 虚拟 超真实 整体性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