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燕彬[1]
机构地区:[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0期29-32,共4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狄金森在中国的接受与重读研究>(10CWW015)
摘 要:美国诗人狄金森在中国的文化旅行有赖于中国读者的译介与阐释。早在20世纪上半叶,文坛已对狄金森有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崇尚集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把她排斥在翻译选择之外。新时期的译者有意彰显她的社会关怀。八十年代以降,大陆渐渐兴起一股阅读狄金森的热潮;狄金森的个体特质得到认可与赞誉,甚至成为商业炒作的卖点。中国本土的意识形态、文化气候影响了狄金森翻译的面貌、读者对她的接受、以及她的文学声誉的显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