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大肠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在二甲肼诱癌过程中的变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敬尧[1] 周水云[1] 耿宝琴[1] 朱善济 

机构地区:[1]浙江医科大学

出  处:《实用肿瘤杂志》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摘  要:目前,病理学工作者对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细胞和组织形态学作出判断,主观因素较多。随着先进的科学仪器,如显微分光光度计(MSP)、流式细胞计(FCM)及带电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相继问世,为病理诊断从定性的分析判断逐渐向定量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85年作者曾利用MSP,测定小鼠大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在化学致癌剂诱变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方法与Kimura所采用的相同。结果表明实验性大肠癌癌变上皮细胞核DNA含量明显增高,而不典型增生细胞核的DNA含量则介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其中,有的不典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与癌细胞相仿。提示我们。

关 键 词:细胞核 DNA含量 二甲肼 诱癌 

分 类 号:R730.231.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