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德性的缺失及其追寻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卓[1] 

机构地区:[1]浙江警察学院,310053

出  处:《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12期20-23,40,共5页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基  金: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对教育中‘身份背离’现象的社会文化学考察"[课题编号:Y200908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不少"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斯德哥尔摩症"是形成缺德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它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被动、消极和软弱,导致了教育主体人格的丧失和创造力的枯竭。在"异质的平等观"的指导下实行差别对待,从而为教育自身提供一种"合法性"的依据,这是教育的道德性的内在要求。

关 键 词:“精神胜利法” “文化革新” 教育德性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