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月宏[1]
机构地区:[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 处:《学海》2010年第6期85-87,共3页Academia Bimestris
摘 要:随着计算机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生活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改变的生活方式。虚拟与虚拟实在究竟是什么?虚拟或网络化的生存展示技术与人类存在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的深远影响是什么?它对我们的认知方式、意义感、人性观念乃至人性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后果?本组笔谈从虚拟存在为切入点,对网络技术、工具理性和人类生存进行哲学追问。朱珊的文章讨论了虚拟和虚拟实在的区别,在文化和人的活动中看到虚拟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同一性。陆月宏的文章从网络技术的发展思考当代西方哲学对技术本性的追问。李宁的文章显示,在虚拟存在带来的"完美世界体验"中,人们可能导致的"自我虚化"的代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