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意象在六朝诗歌中的生成定型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菁[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  处:《学海》2011年第1期186-191,共6页Academia Bimestri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代运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项目号:07JC751018)阶段成果

摘  要:我国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六种主要蕴意,即留别→离恨→相思之情、游子思乡、喻指女性、悲秋主题、高远超脱之志和象征康定惠政,都逐步生成并定型于六朝时期。其间原因有三:一为对前朝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借鉴和承袭,二为齐梁以降文学集团的相关活动与梁陈宫体诗的大量创作,三为意象的形成及其与主题之间的相互触发。

关 键 词: 蕴意 六朝 生成定型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