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作品数:19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运河心态杜甫价值观贬谪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古典文学知识》《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中唐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变
《求索》2015年第5期163-167,共5页李菁 
中唐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发生了值得注意的变化,表现为注重精神释放和心灵净化、公开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等等。这种转变以儒道释三家思想融会贯通的中唐文化为背景,是中唐知识分子思想多元和个性化所致。这种转变有其哲学高度,在我国思想...
关键词:中唐 知识分子 价值观念 转变 
写意:江河记述的别样传统——以唐诗语境下的长江、黄河、湘水为例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14年第2期66-70,共5页李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唐代运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07JC751018)的阶段性成果
写意是与撰经完全不同的记述江河的方式,是一种以诗人为审美主体、以流水为审美客体、以诗歌为主要媒介而形成的意象撰写传统。流水既可以被严谨书写,上升为"经",也可以被审美观照,行之于诗。水经撰述让我们认知江河的自然特性,写意江...
关键词:江河记述 写意 长江 黄河 湘水 
唐传奇文《炀帝开河记》研究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2-38,共7页李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代运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07JC751018)
《炀帝开河记》是第一篇以隋炀帝修运河为主题的唐传奇文,但学界鲜有对其文本做具体研究。它虽非佳作,但颇有古小说风味,对前朝文学经验有借鉴也有发展,其中不少情节成为后世小说和演义的素材来源。作品中的不少细节如开河时间、开河役...
关键词:《开河记》 唐传奇文 民族心态 传统价值取向 
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唐诗中的“猿啼”意象
《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2期55-58,共4页李菁 
唐诗中与长江有关的意象很多,除去涵义最为丰富隽永的江水外,夹峙江水的两岸意象如枫林、滟灏堆、猿啼、子规、巫山神女等等,也都是诗人笔下极富诗意的语言代码。
关键词:意象 唐诗 猿声 巫山神女 诗意 诗人 
论柳意象在六朝诗歌中的生成定型被引量:5
《学海》2011年第1期186-191,共6页李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代运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项目号:07JC751018)阶段成果
我国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六种主要蕴意,即留别→离恨→相思之情、游子思乡、喻指女性、悲秋主题、高远超脱之志和象征康定惠政,都逐步生成并定型于六朝时期。其间原因有三:一为对前朝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借鉴和承袭,二为齐梁以降文学集团...
关键词: 蕴意 六朝 生成定型 
福建土楼楹联研究
《客家研究辑刊》2010年第2期127-139,共13页李菁 
曾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大致是说如果把福建客家土楼比作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那么,土楼门庭上、厅壁上数以万计的楹联,便是附着在这奇葩上的一颗颗晶莹夺目的露珠。光影里的露珠总有着迷人的美,那么,这美又是怎样的缤纷...
关键词:福建土楼 楹联 民居建筑 客家土楼 露珠 
韩愈贬赴潮州取道何方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102-108,共7页李菁 
关键词: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潮州 《论佛骨表》 唐宪宗 州刺史 南阳 元和 
从《原道》到《论变盐法事宜状》——试析韩愈“四民并重、各得其所”的社会经济思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12,共4页李菁 李芊 
文章从韩愈《原道》一文中设计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及其君臣民相生养观、四民并重尽职守分观出发,对其《送许郢州序》、《论变盐法事宜状》等文章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分析其中所见之韩愈对农、商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
关键词:《原道》 《论变盐法事宜状》 四民并重 各得其所 
唐代文士贬谪途中的生活与心态述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吴在庆 李菁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JAP750 11-44023)阶段性成果。
初唐、中晚唐、唐末的宋之问、韩愈、李德裕、韩偓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文士均有贬谪的遭遇。在贬途中,他们不容迟留,日夜兼程,翻山越岭,历尽艰难,过着极为苦楚的生活。在这一遭遇中,他们的情感心态颇为复杂,或伤心凄楚,或极想辩诬自...
关键词:唐代文士 贬谪 生活 心态 
商贾形象变迁与中晚唐文人价值观的转变被引量:3
《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李菁 
商贾形象在唐代文人的诗文中经历了从被批判、被讥讽逐步走向获得理解和同情的转变过程,这与中唐以后社会上普遍的重商思想是大致同步的。而探讨这一问题,也是研究中晚唐文人价值观念转变的角度之一。商贾形象在中晚唐文人诗作中变迁的...
关键词:商贾形象 唐代诗文 变迁 中晚唐文人 价值观 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