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毅然[1]
机构地区:[1]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摘 要:从态度改变机制的角度看,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源在于:一是教育信息的选用与传达缺乏科学性,导致信息学习产生接受障碍;二是教育对象对教育者评价消极,导致在情感迁移和相符机制作用下,他们往往运用反驳抵制态度改变。要促进教育对象的道德态度改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育者要注重印象管理;其次,教育者要加大情感投入;再次,教育信息的选用要针对教育对象需要;最后,教育信息的传达要符合心理规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