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歌别”观念与汉魏六朝诗歌衍变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大顺[1] 

机构地区:[1]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魏六朝诗歌传播与文学嬗变"(10YJA751087);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诗歌传播研究"(06YB116)

摘  要:中国诗歌观念大致经历了从"歌""诗"交织混一到逐渐区分、分途演进,再到徒诗观念明晰、诗体意义确立的徒诗化进程:汉代"诗"多专指《诗》三百,"歌诗"包括入乐歌诗和少量文人徒诗,魏晋文人徒诗逐渐增多,对入乐歌诗和徒诗开始用"诗"或"诗赋"指称,宋齐"乐府"与"诗"开始分别著录。刘勰"诗与歌别"的提出标志着徒诗观念正式确立。徒诗观的确立使诗歌在内容上进一步强化了言志和抒情功能,在语言上更加追求辞华和用典,在声韵上更加讲究对仗和韵律。晋宋玄言、山水诗的兴起,齐梁永明体的盛行均与中国徒诗化进程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汉魏六朝 徒诗观 诗风嬗变 诗歌史意义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