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枬森[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7-10,共4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复返其根,会通创新,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回到中华文化原典,我们的文明创造才有根脉可寻,才可能元气充沛;也只有主动地汲取西方现当代文化的优秀滋养,借鉴他者镜像,才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利弊有更清醒的认知,从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视界融合中,推展中国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延拓中国文化自信的原创空间,锚定中国文化自强的现实出场路径。正是基于会通创新的理念,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邀请黄枬森、张世英、杜维明三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相聚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以"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为题进行"中西马高端对话",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拨云廓雾,开路前驱。这样高层次的中西马对话与交流,在当前国内学术界应是一大创举。本刊现将三位学者的讲话录音按照演讲次序整理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西哲学 中西文化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 性质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现象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