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敏敏[1]
出 处:《学理论》2011年第17期27-28,共2页Theory Research
摘 要: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行,德性是过好的生活和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高尚的记忆。"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关系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国民现代的教育更是如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