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

作品数:6080被引量:9287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江畅龚群寇东亮沈顺福杨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典德性论与孔子教育哲学
《管子学刊》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李长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
孔子的教育哲学及其教育实践是讨论古典教育的最佳范本。孔子教育哲学以强调“忠信”等自然美德为基础,以守护这些自然美德为旨归。在其教育实践中,关于“好学”的评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唤起人对万物的好奇和敏感,又能提示人自我表...
关键词:孔子 古典教育 忠信 好学 好古 
德性的分析
《道德与文明》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何俊 
德性通常被狭义地理解为美德(virtue),但它其实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德性在构成形式上涉及德与性,德作为与道相对应的概念,体现了道的分殊性,而性则指向天命的普遍性。德性的内涵基础泛及万物,充满丰富性与不确定性,中国哲学史上的各...
关键词:德性 德目 美德 
德何以有威?——儒家德性原则的文化心理机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方朝晖 
“德”成为西周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最高原则之一及后来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现象不能用南洋部落中的马那(mana)、韦伯著作中的卡里斯玛(charisma)甚至希腊哲学中的virtue(aretē)来解释。“德”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关系本位的产...
关键词: 马那 德性权威 关系本位 
“理性”抑或“德性-得性”?——乡村振兴的文化属性调适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2期100-108,共9页彭兆荣 
我国当下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工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借用西方的“理性”概念对传统的乡村进行教育和改造;这一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留给我们一笔值得...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运动 理性 德性-得性 
中国诗学本体论重建的路径依赖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05-116,共12页李咏吟 
中国诗学本体论的重建,必然有着自己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一方面要求我们坚守刘勰的情感本体论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追溯《周易》的德性本体论与老庄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传统。因此,中国诗学本体论的重建,必须从文艺本体论...
关键词:中国诗学 本体论 情感本体 语言本体 形象本体 德性本体 自然本体 生命本体 
重申教学的道德性:学科德育的根本旨趣及其路径优化
《中国教育学刊》2025年第4期102-108,共7页张霞 兰英 
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USYZH2022-1267)研究成果。
教学的道德性是学科德育的根本旨趣,德育是学科课程的内在属性,道德性是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德育在实践中面临教学与德育分离的困境,突出表现为教学目标重“认知”轻“情感”、教学内容重“事实”轻“意义”、教学过程重“预设”...
关键词:教学的道德性 学科德育 育人立场 知识价值 学生主体 
论德性伦理学的科学心理学基底——基于南希·斯诺的德性人格特质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沈俊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ZX006)。
当代德性伦理学将德性的心理意蕴作为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它也遭到“哲学情境主义”的质疑和挑战。哲学情境主义者借鉴社会心理学中情境主义实证研究的成果,否定德性的实在性:德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或性格特征,在实际上并...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 德性心理学 南希·斯诺 人格特质 德育构想 
论休谟道德哲学中的为“旁观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李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为考察中心的情感和道德问题研究”队段件出里文白色(24CZX082)阶段性成果。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旁观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实则是休谟以18世纪著名的启蒙杂志《旁观者》为蓝本所塑造的,同时也蕴含着他推进道德实践的哲学理想。在休谟早期思想中,旁观者被视作一种将实验方法引入人性科学或道德哲学...
关键词:休谟 人性 德性 道德 旁观者 
哲思“下降”与德性转换:欧里庇得斯《疯狂的赫拉克勒斯》中的“拖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焦晨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VRC049);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4YCX025)。
“拖延”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疯狂的赫拉克勒斯》形式统一性的又一表现形态。在结构上,它与剧中的时间话语演绎赫拉克利特的“转换”哲思,在人物的“拖延”行动中实现哲性的“下降”,暗示理性目的之缺失。该目的在剧末的“拖延”场景中...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 《疯狂的赫拉克勒斯》 拖延 理性 德性 
以人民变革反对建制国家——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新范式
《政治思想史》2025年第1期218-224,230,共8页韩广召 王田 
在晚近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民主转向”中,以奈格里和瓦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质疑了长期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研究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流范式。他们认为,马基雅维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抛弃了古典共和主义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主张君主国和共和国...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 机运-德性 政治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