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学

作品数:168被引量:44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江畅廖申白龚群方熹王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德性伦理学的科学心理学基底——基于南希·斯诺的德性人格特质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沈俊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ZX006)。
当代德性伦理学将德性的心理意蕴作为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它也遭到“哲学情境主义”的质疑和挑战。哲学情境主义者借鉴社会心理学中情境主义实证研究的成果,否定德性的实在性:德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或性格特征,在实际上并...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 德性心理学 南希·斯诺 人格特质 德育构想 
柏拉图的后期德性伦理学修正——论立法者与法律序曲
《唐都学刊》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袁祖社 陈一鸣 
柏拉图在思想后期选择了一条近乎于背离中期思想的伦理学道路,即不再认可《理想国》中哲人王对德性与理性能力的垄断,而改为《法义》中通过设置法律序曲的方式赋予全体城邦公民实践理性以及完善德性的可能,城邦的幸福由自上而下变为自...
关键词:柏拉图 《理想国》 《法义》 德性 伦理学 
“道德”的追寻——“道德之意”与早期中国哲学的德性伦理思想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李佳轩 
“道德之意”可以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思考“伦理生活”的独到思路,展现出中国思维下关于“德性伦理”的深度思考。在道家哲学中,“道德”与“伦理规范”形成一种张力,“德”呈现为一种与他者和宇宙由“和谐一体”而带来的“生生养育...
关键词:道德之意 关联性宇宙论 德性伦理学 儒道关系 
论德性伦理学的方法论特质
《哲学动态》2024年第8期99-107,共9页叶方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公民道德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CKS038)的阶段性成果。
德性伦理学在现代已然成为一种独立的规范性道德理论与伦理学方法。但相较而言,人们更多地熟知德性伦理学的“理论”身份,对其方法论属性则关注不够。后者旨在揭示德性伦理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在解释道德现象、展开理论论证,尤其...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 规范性道德理论 伦理学方法 整体主义 内在主义 
作为公民德性的“友善”:学理逻辑与培育路径
《哲学动态》2024年第5期109-115,共7页叶舒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好生活视域下城市社区居民友善观养成研究”(编号21YJC71008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一流”人才资助项目“美好生活视域下城市社区居民友善观培育研究”(编号2021r128)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关乎公民常态化的社会交往以及良序政治共同体构建。友善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对友善的思想实质与本质特征的深层次揭示。德性伦理学以培育个体的道德品性为重点,关注道德行为者本身,强调建构完整的道德人...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 公民德性 友善观 培育路径 
伦理德性的规范化改造:历史渊源、概念重构与理论嬗变——基于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的考察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王晨 
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思想研究”(JSSCBS202110891);常州大学博士人才引进项目“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德性伦理思想演进研究”(ZMF21020058)。
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最杰出的经院哲学家,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处境化改造,发展出古典德性伦理学的又一经典形态。阿奎那运用经院哲学的实践人性论,以良心概念为中介,将自然法置入德性论框架之中,并对伦理德性进行了重新诠释...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阿奎那 德性伦理学 自然法 明智 
幸福生活的条件——基于苏格拉底德性伦理学的探讨
《哲学进展》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赖盼盼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即如何获得幸福,而如何过好生活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幸福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善,亦是人伦理行动的最终目的,幸福与德性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苏格拉底的德性伦理学中,德性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道路,是实现幸福的必要路...
关键词:苏格拉底 幸福生活 德性 伦理学 
回到行为者本身:当代德性伦理学的进路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4期43-56,共14页龚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1&ZD015)中期阶段性成果。
当代兴起的德性伦理学作为一种不同于功利论和义务论的理论进路,是以行为者为中心的。以行为者为中心涉及如何以德性概念来解释或理解行为与情感。德性是在道德现象世界表现为行为与情感的行为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以行为者为中心,德...
关键词:行为者 德性 行为 情感 自然主义 
生命伦理学中原则主义的局限、批判与反思
《医学与哲学》2023年第6期7-11,共5页武元婧 夏天成 
2021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21002);2021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21ZD0005);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马院课题(ZDMY22-0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万霞名师工作室”培育基金项目。
原则主义是生命伦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但它不是一个通用的工具,而是需要因文化而异。它的核心设计是共同道德和反思平衡,前者旨在保证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后者则旨在保证各个原则在具体应用时不至于冲突,两个方面共同保证了原则主...
关键词:原则主义 生命伦理学 共同道德 反思平衡 德性伦理学 
“儒家角色伦理说”批判被引量:1
《理论探讨》2022年第6期139-148,共10页刘爱军 郑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1VSZ037)。
近年来,以角色伦理诠释儒家哲学思想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基于人的关系性存在这一事实,“儒家角色伦理说”认为个人的离散性是一种概念上的抽象,严格的自主是一种误导性的虚构。“儒家角色伦理说”反对行为主体与行为本身相分离的非...
关键词:儒家哲学 “儒家角色伦理说” 德性伦理学 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