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审美关系的特征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晶[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135-141,共7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W019)

摘  要: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在论述审美关系方面的独特性最能体现中西方美学的不同形态特征。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关系最为独特的理论范畴,它以"触物"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无预先立意的情况下偶然碰撞并交融为基本的情感形态,作为审美客体的"物"充满了主动的宇宙生命感,与审美主体之"情"相互依存从而互为主体性。第二,"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结果的独特理论范畴,尤其是其中的"兴象"范畴,最为明晰地揭示出感兴生成意象的独特审美经验。第三,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独特品格皆有深刻揭示,它强调审美主体的胸襟情怀和人格修养,同时也强调客体所表征出的独特的宇宙生命感。需加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论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具有更为广泛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关 键 词:感兴 触物 意象 兴象 胸襟 生命感 

分 类 号:I02[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