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适的早期翻译小说看其文学翻译观——以《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亚宏[1] 

机构地区:[1]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10期130-132,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摘  要:胡适早期对《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两篇小说的翻译,采用直译手法和白话或白话式文言,体现了他对翻译小说文学艺术价值的选取,并彰显其文学翻译观。他认为要改造中国文学,必先翻译外国名家作品,以西洋的文学方法作为我国文学创作的模范,与他改革中国文学的主张一脉相承。

关 键 词:胡适 翻译小说 翻译观 探究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