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出 处:《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10期15-23,共9页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习与课程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80011)的成果之一;"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摘 要:200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ishra和Koehler提出、阐述了TPACK的概念,并指出TPA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须的知识。自提出以来,国外涌现出大量的TPACK相关研究。本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国内境脉下进行的一次实验研究,研究的过程和数据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本研究围绕"怎样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师范生的TPACK水平?"这一问题,以上海市某高校数学专业的师范生为例,参照Mishra和Koehler所采用的"设计学习"方法,Bracha Kramarski和Tova Michalksy的"自我提问"策略设计微型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同时,参照Schmidt等人、Archambault和Cripen开发的量表,设计数学教师TPACK量表,对微型课程实施前后师范生的TPACK水平进行了测量。前后测量表的数据显示,微型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师范生的TPACK水平获得了提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