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与“能力本位”:国外职教课程的早期印象及其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宇[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

出  处:《国外职业教育》2011年第3期4-6,共3页

摘  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变迁.源自国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持续性的诱发因素.特别在相对成熟的本土化探索出现之前.课程改革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派“拿来主义”的景象。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大致说来始于20世纪80年代,结束于90年代中期。其间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加拿大的“CBE/DACUM”等各色名目的课程模式相继引入国内,每一种模式都伴随着一定规模的试点。随之更出现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某些日后频繁使用的新概念.例如“模块化”与“能力本位”。即从这里生发出来.它们所起到的积极抑或消极作用远远超出了上述实践本身。

关 键 词:“能力本位” 模块化 职教课程 国外 CBE/DACUM 20世纪80年代 印象 早期 

分 类 号:G719.516[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