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识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中的陷阱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长福 罗琪昌 

出  处:《第二课堂(A)》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摘  要: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首选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将每一项的表述与原文对照,看有无对应之处。其次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关 键 词:设置陷阱 文意 识文 文言文 文章内容 人物之间 准确率 出错误 高考 前因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