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满枝[1]
机构地区:[1]大庆市广播电视大学
出 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8-8,共1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摘 要: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问题作了全面的科学的总结 首先,实践观是对一切旧的知行学说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主张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的感觉器官才能同外界事物相接触,客观对象才能反映到头脑中来。人“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知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哲学史和全部认识史。 1.科学的实践观纠正了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各种片面的和错误的理论。孟轲一派主张“静思”是“通”即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途径。这就否认了人的认识是开始于感觉经验,理性认识必须从感性认识得来,这就是抛弃了认识论的唯物论,陷入了唯心主义,与孟轲相反,墨翟则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而不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他的错误在于它们仅是片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中国哲学史 知行学说 可靠性 理性认识 学说发展史 改造客观世界 广播电视大学 辩证唯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