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策·巴依尔
机构地区:内蒙古阿拉善盟民族中学
出 处:《历史教学(下半月)》1994年第9期29-29,共1页History Teaching
摘 要: 近来有的文章对僧格林沁评价颇为偏颇,我认为:对古人的功与过应该辩证地看,不能苛求于古人。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人物。作为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必定对起义军采取镇压措施,这是他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应看到,在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僧格林沁表观出了大无畏的民族气节。1859年大沽口之战,他表现得十分勇敢,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在八里桥之战中,他的骑兵英勇冲锋死伤无数。当时清朝官吏都在逃命,甚至连皇帝也准备逃跑,对于主力已耗尽的僧格林沁来说是无力与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抗衡的。
关 键 词:僧格林沁 大沽口之战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 英法联军 八里桥 封建统治阶级 历史局限性 民族气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