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辩证法论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维武[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

出  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20-30,共11页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ZH243)

摘  要: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除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视域来解读外,还需要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来解读。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艾思奇对论战的参与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深刻影响了《大众哲学》的思路、结构与内容。正是在这场论战中,艾思奇通过批判张东荪、叶青的哲学思路和思维方法,形成了阐发辩证法唯物论体系的思路,并根据这一思路在《大众哲学》中对辩证法唯物论体系作了大众化的阐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向。只有看到《大众哲学》的多方面贡献、意义与影响,才能对《大众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价值作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关 键 词:艾思奇 《大众哲学》 唯物辩证法论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分 类 号:B2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