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德性的主体和根基——从异化劳动的角度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尚小华[1] 李佩环[1] 

机构地区:[1]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44-47,66,共5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0JJD710014)

摘  要:在传统伦理学中,德性的主体为个人,其根基为共同价值诉求的社会共同体。马克思哲学认为,随着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德性的存在根基和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哲学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阐发了对德性的独特理解:德性作为品格,不应该被视为独立于特定社会关系存在的永恒个人实体的品格;也不应该被视为永恒社会实体自身的品格。德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人德性因异化劳动而丧失,资本德性因异化劳动而存在,因而,德性的主体是资本,根基为资本主义制度。唯有消除异化劳动,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重新实现个人德性的恢复。

关 键 词:异化劳动 个人德性 资本德性 

分 类 号:B82-052[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