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证据概念的误区:基于似真性证据理论的批判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世齐[1,2] 焦俊峰[3]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 [2]黑龙江夙生律师事务所,律师吉林长春130012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  处:《求索》2012年第1期143-145,共3页Seeker

基  金:教育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刑事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研究>(11YJC820046)

摘  要:目前我国对证据概念问题采用了在立法中予以定义的方式,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对法定证据概念采用了事实说。2011年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概念进行了修正,如果相关条款最终得到通过,我国法定证据概念将由事实说转变为材料说。但无论事实说还是材料说,均忽视了证据使用的程序背景,没有从诉讼是一种论辩程序的角度来分析证据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借鉴似真证据理论思想,承认证据的似真性,将证据概念问题置于诉讼的对话框架之下进行研究,提出证据是"通过似真推理推出,被用于说服诉讼主体理性的接受诉讼结论的命题"这一新的证据概念。

关 键 词:证据概念 命题 似真性 对话框架 

分 类 号:D925.2[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