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燕乐调式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庄永平[1] 

机构地区:[1]上海艺术研究所

出  处:《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81-86,共6页Chinese Music

摘  要:五声音阶调式体系中最适合调式变化运用的是微调式,这是微调式本身的音阶音列结构所决定的。但是,自隋唐燕乐形成以后徵调式运用的真相一直是被掩盖着的,这是因为那时一方面以俗乐音阶为主,另一方面又以雅乐音阶来认识的缘故。至宋元时期,俗乐音阶虽然仍流行于西北地区,也保留在一度流入的东南沿海地区。但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域,清乐音阶开始流行,那就是在隋唐八声音阶基础上,形成相差大二度关系的两调,高-调为清乐音阶,低-调为清乐固定调谱面的俗乐音阶(首调谱面为雅乐音阶)。高-调上以徵、宫、商调式为主,俯谰以羽、商、角调式为主。一量低-调成为主流后,为了肯定调性其宫调式亦被强调,这就是明以来昆曲等曲牌体唱腔及江南丝竹乐种中,以羽、宫、角调式为多的原因之一。后来,耘腔体唱腔的流传再一次恢复以微调式运用为最的局面,这样才真正合符五声音阶调式体系运用的实际。

关 键 词:五声音阶调式体系 雅乐 清乐 俗乐 徵-宫-商调 羽-宫-角调 固定调 首调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