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实的“完满”与不完满的“真实”——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进程中的“真实”与“完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詹秀娟[1] 陆杰荣[2]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2]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出  处:《理论探讨》2012年第3期60-63,共4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摘  要:形而上学对智慧的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向度导致形而上学对"真实"与"完满"的不同的理论构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体系和笛卡尔的知识学体系是完满的,但是对有限存在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康德对知识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进行区分,未能构造完满的体系,但相对人的本性来说却是真实的。对"真实"与"完满"的建构与人的本性紧密相联,人的经验性与超越性的二重性本质呼唤着相对完满的真实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境界"的形而上学响应着此召唤,进入人们的视域之中。

关 键 词:形而上学 真实 完满 不真实 不完满 

分 类 号:B019.12[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