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迷失、确认与寻根——《土生子》、《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中身份建构之比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金鸣[1] 

机构地区:[1]四川民族学院英语系

出  处:《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Journal of Sichuan Minzu College

摘  要:美国蓄奴的历史使非洲裔美国黑人对"身份"有着特殊的敏感。寻找、确认和重建"身份"成为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其中,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1940)、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1977)是美国非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作品对非洲裔美国黑人在"身份"被抹杀、消解和异化之后,如何重新认识、寻找和构建的经历进行了细致描述,勾画出一幅幅陷入痛苦、彷徨、混乱以及无知的状态的黑人众生相,希望能够带领现代社会中的黑人找到一条重建"自我"的有效路径,并最终抵达永恒的精神家园。

关 键 词:身份 《土生子》 《看不见的人》 《所罗门之歌》 

分 类 号:I106.7[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