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宝康[1]
机构地区:[1]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出 处:《园林》2012年第8期76-77,共2页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蕺菜(Houffuynia cordata)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又称鱼腥草、折耳根、猪鼻孔、狗腥草、狗耳菜、九节莲、肺形草、臭菜等。常生于背阳的山地、林缘、田埂及湿地草丛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十分常见。相传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重建家园,曾卧薪尝胆,节衣缩食,并经常登上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蕺山采食一种带有鱼腥味的野草。南宋《会稽志》载:“蕺山在府西北六里,越王尝采蕺于此”。金代医学家张元素曾用鱼腥草治愈了名医刘完素的伤寒病。鱼腥草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汉代时即已在园圃种植。汉代张衡《南都赋》记载有“若其园圃,则有蓼、蕺、囊荷”,蕺即指蕺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