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心理时空  

Mental Space of the Chinese Oper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冬颖[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

出  处:《上海戏剧》2012年第9期41-43,共3页Shanghai Theatre

摘  要:西方的传统演剧模式,按照黄佐临先生的表述,一直相信"第四堵墙"的存在,追求在体验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这里,符合客观现实的"真实"是第一位的,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的"三一律"便是这种观念下的产物。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的出现,才打破这一传统。布莱希特的叙事体戏剧在表演上要求打破第四堵墙,造成陌生化效果,以求引发观众的思考。这里,"思考"是第一位的,而不论真实。因为他们认为,观众来剧场不是看地地道道的生活的仿制品的,而是来看艺术,进而能有所判断,并借以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的。

关 键 词:心理时空 中国戏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戏剧创作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客观现实 古典主义 

分 类 号:I207.3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