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冬颖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布莱希特中国电影耳朵浣熊许鞍华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艺术评论》《电影新作》《剧本》《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景观电影景观叙事的困境被引量:2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第2期48-50,共3页杜冬颖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重建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批准号:19ZDA333)阶段性成果。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陈凯歌导演的《无极》等电影,借鉴了好莱坞景观电影的电影叙事理论与技巧,开创了我国以视觉造型营造高票房神话的电影潮流,标志着我国景观电影的出现。目前,中国景观电影具有极好的发展机遇,电影被确定为...
关键词:景观电影 张艺谋导演 陈凯歌 《英雄》 电影强国 华语大片 叙事技巧 视觉造型 
寻找耳朵的小浣熊
《剧本》2021年第6期61-77,共17页杜冬颖 
人物表小浣熊——玩具编号1880(有记载的第一个玩具熊出现的时间)。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失误而沦为残次品被车间主任抛弃,一路寻找耳朵,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十全十美的小浣熊,从而拥有一个爱它的小主人。身材圆滚,天性乐观,粗枝大叶,话唠属性。
关键词:车间主任 玩具 人物表 十全十美 耳朵 
儿童剧《寻找耳朵的小浣熊》创作后记
《剧本》2021年第6期78-79,共2页杜冬颖 
一只因为工人的失误而被遗忘缝制一侧耳朵的玩具小浣熊,为了重新变成完美的商品回归货架,从而拥有和同伴一样的属于自己的亲密小主人,开启了逃亡之旅。它一边躲避来自十全十美玩具厂的通缉,一边寻找可以帮自己修复耳朵的人,幸运地结识...
关键词:玩具厂 儿童剧 耳朵 小裁缝 十全十美 被遗忘 
戏曲文化背景中的中国电影--以张艺谋的《影》为例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杜冬颖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在感受各国文化大交融的同时,也对电影整体日益趋同的现况深感忧虑。要想拍摄出能够体现东方艺术美学精神的中国电影,以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世界影坛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依靠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东方民族的文...
关键词:中国电影 传统戏曲 电影景观 东方美学 
从编剧“圣经”看罗伯特·麦基的戏剧观、创意观及人性论被引量:4
《电影新作》2017年第2期23-28,共6页蔡兴水 杜冬颖 
电影编剧的源头,要上溯到古希腊的戏剧创作。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梳理了2千多年前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戏剧史略。他的创作观知性放达,让人脑洞大开。他的编剧教程强化文字表达背后的顿悟、灵性和想象力。他告诫我们不只是要去发现作...
关键词:《故事》 罗伯特·麦基 电影编剧 戏剧观 创意观 人性论 
浅析中国电影中作为空间元素存在的风景的叙事功能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7年第3期181-183,共3页杜冬颖 
本文以电影叙事学为切入点,对中国电影中的风景进行解读,旨在厘清风景参与电影叙事的方式、达到的叙事目的和产生的叙事效果。风景在叙事中既有时间性也有空间性,本文仅选择空间的维度,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风景直接影响电影叙事,成为叙...
关键词:空间 风景 电影叙事学 奇观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特立独行被引量:7
《电影文学》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杜冬颖 
《黄金时代》的最终呈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的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许鞍华向来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导演,以至于她的电影研究者们,很难把她的电影分类,因为她总是在选择新的题材,挑战新的拍摄手法,尝试新的...
关键词:许鞍华 《黄金时代》 萧红 
亚氏戏剧和布氏戏剧的“心理距离”
《上海戏剧》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杜冬颖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布莱希特看成是业里士多德的对立面,原因在于他们在戏剧理论上的背道而驰。布莱希特也把自己的戏剧定位为"非亚里士多德戏剧",完全是以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相对抗的形式出现。布莱希特认为自古希腊诞生戏剧以来...
关键词:戏剧理论 心理距离 亚里士多德 布莱希特 非此即彼 古希腊 传统 
转:小品创作最难的“坎”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3年第12期44-46,共3页杜冬颖 
9月30日至10月4日,在为期4天的第九届央视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中,24部入围作品中6部获奖,包括一等奖《闭嘴》;二等奖《看电影》、《打虎之后》;三等奖《密码》、《冰湖冰哨小木屋》、《非诚“误”扰》。
关键词:小品创作 《看电影》 电视小品 一等奖 
中国戏曲的心理时空
《上海戏剧》2012年第9期41-43,共3页杜冬颖 
西方的传统演剧模式,按照黄佐临先生的表述,一直相信"第四堵墙"的存在,追求在体验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这里,符合客观现实的"真实"是第一位的,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的"三一律"便是这种观念下的产物。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
关键词:心理时空 中国戏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戏剧创作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客观现实 古典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