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汉语避讳代称(上)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向熹[1] 

机构地区:[1]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出  处:《文史杂志》2012年第5期34-37,共4页

摘  要: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存在一种汉语避讳的礼制,就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帝王或父母尊长的名字,必须换成别的说法或写成别的字。如果犯讳,特别是犯了皇帝的讳,就会招致严重后果。这种避讳礼制大约起源于周代,经汉魏六朝至唐宋而达到高峰,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末。历史上因避讳而改换的人名、地名以及事物名不少,给古书阅读和古代汉语研究带来影响,值得注意。

关 键 词:古代汉语研究 避讳 代称 社会存在 严重后果 汉魏六朝 礼制 周代 

分 类 号:H109.2[语言文字—汉语] K20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