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研究

作品数:30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孙良明万玲华向熹富金壁徐仲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杂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千金”与“千金公主”漫谈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8年第12期111-115,共5页段锐超 
“千金”与“千金公主”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源于两个词(或词组)都经历了词义的演变,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厘清其古今意义的演变轨迹,是古代汉语研究的应有之义,而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此无疑将更有裨益。
关键词:公主 古代汉语研究 演变轨迹 中国古代史 意义 
古代汉语研究
《华中学术》2014年第2期332-332,共1页王洪涌 
【主持人语】本栏目的前两篇文章是探讨古代汉语中的义类词,后两篇是探讨古代汉语中语言现象在现代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吴芳的《先秦时间词的隐喻表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先秦时期的时间词隐喻表征,归纳了先秦时期人们对抽象的...
关键词:义类 时间 时期 形式 语言 隐喻 
谈谈汉语避讳代称(上)被引量:1
《文史杂志》2012年第5期34-37,共4页向熹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存在一种汉语避讳的礼制,就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帝王或父母尊长的名字,必须换成别的说法或写成别的字。如果犯讳,特别是犯了皇帝的讳,就会招致严重后果。这种避讳礼制大约起源于周代,经汉魏六朝至唐宋而达到高峰,以后...
关键词:古代汉语研究 避讳 代称 社会存在 严重后果 汉魏六朝 礼制 周代 
《汉语音义字典》近日出版
《文史知识》2010年第12期35-35,共1页
齐冲天、齐小乎编撰的《汉语音义字典》是第一部汉语语源字典和词族字典,贯通了近万个单音节词的音义。编撰者从事古代汉语研究几十年,这部字典凝聚了其多年的心血。与传统词典相比,因为它以两个语源说(一个单音节词可以有两个语源)...
关键词:古代汉语研究 字典 音义 出版 单音节词 编撰者 语源 词族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释义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年第8期22-22,共1页胡安顺 
对于“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解释和翻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刊收到的此类稿件很多,也曾刊登过几篇有代表性的释义和商榷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定论。为了使讨论不留于形式,本刊特约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研究专家胡...
关键词:玉石 释义 金块 陕西师范大学 古代汉语研究 文学院 胡安顺 稿件 
蔡绍坤的诗
《泉州文学》2010年第5期53-55,共3页蔡绍坤 
关键词:蚂蚁 老子 想象 玻璃窗 天气 裂纹 古代汉语研究 城市 道路 每个人 
从训诂学中探寻语义学元素——盛林《〈广雅疏证〉中的语义学研究》述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曹德和 
关键词:《广雅疏证》 语义学 训诂学 元素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述评 古代汉语研究 博士学位 
变换分析法在古代汉语研究中的局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156-157,194,共3页薛蓓 
变换分析法应用于古代汉语研究时存在局限性,研究者做出的变换式有时是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的。这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直接联系:1、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人无法凭语感为一个句子变换出意义相同、结构不同的变换...
关键词:变换分析 语感 历时过程 语法 
古代汉语研究三题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02-106,共5页张闻玉 
作者就古代汉语研究涉及的三个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语法问题,指示代词"之"做宾语,有虚实两种不同的含义。虚义的"之"可用可不用,做宾语只是形式,否定语法界汉语有"为动"的说法。又,历来对古语"无或"二字连用要么不解,要么误解。作...
关键词:形式宾语 无或 中寿 
训诂学的现代意义解读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年第11期57-58,共2页杜建芳 
关键词:训诂学 古代汉语研究 中国语言学 解读 核心学科 现代汉语 举足轻重 语言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