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蓓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并列连词语法化《孟子》序数数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语文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双音节单位“与不”的语法化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2-23,共2页薛蓓 
双音节单位"与不"常附着在表示行为或性质的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可用于陈述句或反复问句,由并列连词"与"的一个常用结构"X与不X"派生而来。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不"的指代性、语音节奏、韵律框架作用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关键词:语言的经济原则 “不”的指代性 语音节奏 韵律框架作用 重新分析 
汉译佛经并列连词“及以”略说
《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薛蓓 
汉译佛经中有一个与中土文献不同的并列连词——"及以"。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译经中以连接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是最常见的形式,也可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还可连接形容词。在组合功能上,"及以"可以与其他并列连词如"及""并""与"等构成"框架...
关键词:及以 并列连词 语音节奏 
“孰与”的语法化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23-26,共4页薛蓓 
双音节词"孰与"是由"……与……孰……"结构派生而来。当"孰"由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的类推作用位移到"与"的前面时,表示比较维度的X就随之产生了位移,并在语境或语言习惯的影响下最终消失。"与"并列连词的性质逐渐消失而演化成一个...
关键词:“孰与” 语法化 类推作用 位移 移情焦点 
主客二分——先秦“吾”“我”差异再探被引量: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11-13,21,共4页薛蓓 
在先秦汉语中,第一人称"吾""我"在使用上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吾"主要作为主体来使用,倾向于主观表达;而"我"主要作为客体来使用,倾向于客观陈述。前辈学者提出的"格位"说,只是"吾""我"主客二分的特点在形式上的表现。
关键词:先秦   主客二分 
变换分析法在古代汉语研究中的局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156-157,194,共3页薛蓓 
变换分析法应用于古代汉语研究时存在局限性,研究者做出的变换式有时是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的。这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直接联系:1、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人无法凭语感为一个句子变换出意义相同、结构不同的变换...
关键词:变换分析 语感 历时过程 语法 
并列连词“与”“及”差异探源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7期61-62,104,共3页薛蓓 
并列连词“与”、“及”的根本差异在于:“与”表示一种共同的语法意义,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平等并立,且关系相对紧密。“及”的语法意义链条性的,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存在某种次序,关系相对松散。这种差异来源于二者的本义:“与”的本...
关键词:  根本差异 本义 
并列连词“与”、“及”差异详解被引量: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薛蓓 
"与"、"及"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个并列连词,二者在连接作用和与其他词的组合关系两方面的不同可以归为一点:"与"表示一种共同的语法意义,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平等并立,且关系相对紧密";及"的语法意义是链条性的,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存在某种...
关键词:  并列项 搭配 语法意义 
试析《孟子》中的数词被引量:2
《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薛蓓 
数词是汉语的一个基本词类。以《孟子》中的数词为研究对象,分为基数、序数、约数、分数、倍数五类进行穷尽式的考察,试图窥见战国中期汉语数词的使用规律。
关键词:<孟子> 基数 序数 约数 倍数 分数 
“力行节约”还是“厉行节约”?
《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55-55,共1页薛蓓 
关键词:“力行节约” “厉行节约” 中学 语文 语言知识 词语辨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