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怀玉[1]
机构地区:[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郑州450002
出 处:《理论探讨》2000年第4期24-29,共6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摘 要:“回到马克思”,从学理上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一种是对哲学观念与范畴的“历史学”式解释 ,这就是解释、丰富或者再现马克思思想观点及其连续的形成过程 ;另一种方法是对哲学话语结构的“考古学”式解构 ,也就是一个透视、廓清或重现马克思思想观点生成的“无意识”结构 /谱系及其转换的过程。张一兵同志的近著《回到马克思》可谓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开拓之作。本文认为 ,张一兵在彻底解构“西马”人本主义解释模式基础上重释马克思的历史主体与历史辩证法概念方面 ,在发现马克思第三种哲学话语上是有着突破性贡献的。但是 ,张一兵对他所发现的马克思“社会历史现象学”的理论视野及其中的历史主体的界定仍然欠缺明晰性与系统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