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亚敏[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430074
出 处:《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11期21-28,共8页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校德育的使命研究"(DEA09028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历史梳理无法脱离儒家"内圣外王"这一独特的话语体系,在此话语体系之下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认识与定位,不单单是一个理想人格的问题,还必然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理想、群己关系及价值取向等基础之上。整体而言,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在理想人格层面经历了从"内圣外王"的高扬到"内圣外王"的吊诡,在政治理想层面经历了"精英主义"的曲变与超越,在群己关系层面经历了群己和谐的失落与寻觅,在价值取向层面经历了功利主义的泛滥与理想主义的彰显。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基本内核,为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得以确立提供了历史根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当代走向,即:坚持时代与民族的契合是学校德育使命的不变追求;"圣性"的失落昭示着学校德育使命的世俗倾向;个人与社会的并重是学校德育使命的双重需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