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声乐中的“字”与“腔”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诸炜[1] 

机构地区:[1]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出  处:《艺术评论》2012年第12期136-139,共4页Arts Criticism

摘  要:在中国声乐艺术领域里,金铁霖“以民族的为基础,借鉴世界先进的发声方法为我所用,最终形成自己的发声状态”。他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极大的丰富与推进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样在第三次民族声乐论坛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辉教授提出了“以腔带字”的声乐教学理念,这一新的论点给民族声乐教学又带来了新的活力。2010年5月,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聆听了一场刘辉教授题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展望》讲座。整场讲座中,至始至终贯穿着他“以腔带字”的声乐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也引起了我对声乐教学中“字”与“腔”关系的再思考。

关 键 词:中国声乐艺术 “字” 民族声乐教学 男高音歌唱家 中国民族声乐 上海音乐学院 教学理念 2010年 

分 类 号:J616[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