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也谈苏轼的“旷达苦乐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金琳[1] 

机构地区:[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22期162-162,共1页

摘  要:马克思曾站在文艺生态学的角度说:“精神的太阳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不能强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一芳香。”苏轼生活在一个百花齐放、群星闪耀的时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巩、黄庭坚、秦观,还有他的父亲与弟弟。无疑,苏轼是这灿烂群星中最耀眼的巨星。1056年,曾“立志识遍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的苏轼,随父出川,去京城赴进士试,以其卓越文采征服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云“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此后他深受欧阳修的器重,待以殊礼,甚至以斯文相托。可以说,苏轼42岁以前,比较活跃,风光无限。1079年,他42岁时,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使他九死一生。

关 键 词:苏轼 苦乐观 旷达 “乌台诗案” 文艺生态学 欧阳修 百花齐放 马克思 

分 类 号:I207.2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